乐文小说网 > 废物阿星,和美女静静 > 第3章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第3章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阿星小时候特别的瘦,像个小猴子。那段贫瘠岁月的人,面对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家里面的粮食不够吃,更遑论是吃吃肉类蛋类。大人们紧着家里小孩吃,但多是碳水化合物没多少营养营养跟不上,所以星娃不可避免的长成了一只精瘦的小猴子。

  虽然瘦吧,但出乎大人意料的是,星娃是一个猴跳(精力充沛且极度顽皮)的孩子。星娃年少时期所干的那些“辉煌战绩”,都是可以用一箩筐一麻袋来进行称量和计算的。说到底,星娃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孩子,他的“事迹”已淹没在时光长河中,或许可以博得他人一乐。

  星娃四五岁的时候,妈妈每天忙着洗衣做饭、喂猪喂鸡、缝缝补补的日常琐事,星娃伯(父亲)买了两三台机器开办了个打面的作坊(民办教师工资微薄,就自己创业),每日院子里人来人往都是来打面粉吃的,轰轰隆隆的响个把小时,赚取几块钱的打面人工费。

  父母都在忙碌挣钱养家和衣食住行,星娃就是一个人玩,懵懵懂懂,追着鸡鸭玩,逮蚂蚁和虫子玩,颇像一个无忧无虑的自由王国的王子。

  因为家里面的打面作坊有几台机器,所以电线就架设来架设去,又没有专业的电工来指导排除安全隐患,一条条的电线犹如蜘蛛网一般挂在屋檐下,星娃个子矮当然也够不住,父母也就没有对其进行安全教育。

  意外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但结果却是如有神助,小星娃居然一点事没有,仅仅只有妈妈事后回忆起的“星娃癔症了两天呢”。原来是作坊门口有一天突然垂下来一根断了的电线,星娃以为是一根可以荡秋千的绳子,就伸手抓了上去想去耍一耍……

  也许是星娃当时是准备离开地面悬停玩地球重力突然加大,也许是电老虎只是猛地“咬”上一口惩罚一下胆敢冒犯之人,星娃一屁股坐在了地面,哇哇大哭了起来。大人听见哭声急匆匆赶来,此时才知道星娃的冒失行为,事情已经发生,安全教育只能再补一补,恐吓一番星娃,也没有打骂:孩子万幸没有事,打骂还有用吗?星娃被电打了,懵懵懂懂几天好了!

  星娃有一段时间被狗追的经历,村里有一所公办小学,但离星娃家有十分钟的路程,当然是步行的路程,那个年代还没有哪家孩子是骑车上学的,也没有现在大人一天几趟接送放下学的情形。那时候的自行车是家里“大件固定资产”,小孩子弄丢了怎么办,况且大人们个个都在为了生计奔波劳碌,固定个人接送孩子太奢侈了,也不利于锻炼孩子自我独立精神。

  上下学路上总共有2只大狗追着星娃跑,虽然星娃并没有什么挑衅之举,顶多是星娃因为害怕而盯着它们多看了几眼,这两只狗就惦记上了星娃,估计它们也是在心里面嘀咕:“这到底是个啥娃娃,难道不是一只小猴子?连他也敢挑衅?”

  相见即是偶遇,对星娃来说,侥幸碰不到狗追那是最好不过了,安安生生回家平平安安上学多好!但是不能每次都是幸运,遇见一只是常态,遇见两只那是运气爆棚,遇见了不免虎视眈眈、深情对峙一段时间,直到时间要迟到,星娃才尥蹶子狂奔,碰到路边有断树枝,就弯腰快速捡起一根,再停顿下回望赛跑竞争对手有无紧追不舍。

  两只小狗估计也是抱着戏耍一番星娃的想法,并不兵戎相见、血溅当下,有时虽然也追随跑一段相送,大体上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心脏扑通扑通直跳的王星,有如此锻炼胆量、体魄的机会,天天奇遇淬炼之下,竟是有惊无险,渐渐长大了!

  人无奇遇枉少年。安安稳稳读书写字、不打架不吵嘴不捣乱,那是家长老师眼中的五好学生。星娃虽然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却不是标准的五好学生,因为他会悍然和挑刺的同学纠缠在一起比试武艺修行,他会暂时忘却优美文雅的文艺,用他不加修饰的粗鄙之语和对手华山论剑,他会刻意捣乱引起女同学的回眸一笑。

  最引以为傲的是,星娃爬上去过大树掏鸟窝,有时鸟窝里会有鸟蛋,有时鸟窝里啥也没有,有时会有意外“惊喜”:一条蛇,吓得人蹭蹭蹭赶紧滑下树来,回到地面双腿瑟瑟还在发抖。

  星娃还砍了一个树杈,自制了一副弹弓,用这自制的弹弓,打了一只田野里树上的叫不上名儿的大鸟,还和伙伴们在沟渠里生起一堆火,把鸟儿烤了吃肉……也许是干了坏事,被鸟儿家族成员惦记上了,有一次,一只大鸟儿一直追着王星撵,喳喳喳喳陪伴了一路。至此之后,王星吸取了教训,再也不去干破坏自然界和谐和生态平衡打鸟之类的事情了。

  阿星现在常常回想起,曾经干过的一些出格的事情。阿星的大爷是一名盲人,他养了几只鸡,家里面的竹筐中常常有母鸡下的鸡蛋。大爷虽然目不能视,但记性超好、口齿清晰,讲的一口好故事,阿星等几个同龄孩子常常围坐在大爷身边,听大爷讲述着绘声绘色的历史人物故事。

  那时,村里的供销点不再垄断权威,几个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批发了一些副食品卖,并且他们都同意和鼓励采取以物易物,比如以粮食和鸡蛋作价,换取想要的东西。阿星和小伙伴们在诱惑之下,纷纷沦陷了,决定去偷鸡蛋,买点可口的方便面吃。

  那时候的方便面,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虽然只要五毛钱一袋,平常大人出门务工挣钱,会给孩子的书包里塞一包方便面,当做一顿饭吃,也有奖励和安慰孩子的意思,那时候方便面多稀罕啊。

  阿星偷过两次大爷的鸡蛋,换了他平时想都不敢想的爽口小吃。为什么只有两次?阿星记不清了,也许是大爷发现鸡蛋莫名丢失了,鸡蛋对于普通人家那是很金贵的,也许是镇里大力打击无照经营的商家,偷偷卖商品的农户出门躲藏去了吧!

  阿星在学会游泳前,至少有两次被水淹的经历。一次是在打麦场旁边的池塘边,那一年盛夏,一年一度起早贪黑累的腰酸背痛的割麦刚一结束,热闹喧天的亲戚朋友一起上的打麦过程就隆重开始了。

  大人小孩没有一个是闲人,大家齐上阵,先是将堆成一堆(下雨时便于搭盖)的麦秸秆均匀铺开在自家场里面,为数不多村里的拖拉机带着大碾滚转了不知多少圈,就跑去隔壁打麦场里去欢快跳舞了。此时,王星他们就真正忙起来了,挑麦秸秆的挑麦秸秆,拢麦子的拢麦子,扬麦子的麦子,扫麦子扫麦子……

  一番紧张有序的工序之后,一堆干干净净的麦子就赫然停在那里,大人们坐在麦垛的阴凉下,或是喝着水,或是吃着西瓜。脸上道道汗渍、身上脏兮兮的小孩,在经过大人的允许后,欢欣鼓舞的跳进麦场旁边的池塘中,虽然池塘的水并不是特别干净卫生,但那时的小孩是不太计较的。

  阿星和姐姐们一起下了池塘,其实他还不会游泳,只是拽着岸边的小草,尝试着在岸边潜到水里。忽然,鬼使神差般,阿星松开了岸边小草,想去更深处撒欢,可是他忘了自己根本不会游泳,个子又矮的他够不到水底,就这样消失在了水面上。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瞬,也许是两分钟,阿星妈妈扫了一眼这里,她找不到自己孩子了,爸爸急忙跳进水中,把正在水底摸鱼的星娃捞了起来……爸妈一番后怕,星娃幸好安然无恙……

  还有一次“游泳”的经历,星娃几乎是大难不死。因为外婆是湖北逃难过来,外公家收下的“童养媳”,阿星父母自从结婚成家,就一直有两家湖北的亲戚。跨省的亲戚,说起来倍有面子,但奈何湖北亲戚也是穷苦人家,只在每年过年时,会带一袋当地产的大米给王星家,让吃惯了面食的阿星尝了尝大米饭,感觉到很是新奇。

  有一次,湖北那边长辈过世,星娃这边组织了本家叔伯兄弟前去吊唁,当时去的人,有大爹和大爹家两个孩子,小爹小婶等人。

  河南和湖北接壤,两省间隔着一条唐白河,80年代时的大桥不像现在雨后春笋,是非常稀少的。像星娃他们那次跨省去吊唁,是走的一条河面的浮桥。去的时候安澜如常,傍晚归程之时,却出了一个大岔子。

  因为吊唁后续事情没有完结,星娃父母没有和星娃一起,星娃跟着大爹小爹一行人先一步回家。星娃和姐姐一起走着过浮桥,过着过着,两块浮桥木板间空隙让星娃一脚踩空,歪倒在哗哗流动的河水中,河水顿时灌进了星娃的喉咙和肚子里,甚至一口呼救声也没有发出。咕嘟咕嘟,星娃沉下去,喝了不少河水。

  星娃有时在想,如果不是姐姐的回头一望,他自己是不是已经葬身鱼腹之中?当时星娃五六岁,姐姐七八岁,姐姐回头一望,发现星娃消失了!姐姐一声大叫“星娃不见了,星娃掉水里去了!快救星娃!”。

  大人们听到喊声,纷纷在水面四处找寻,小婶眼尖,很快找到了在水中沉浮的星娃。怎么救呢?谁来救呢?最后是大伯家的大堂哥,勇敢的跳进了水中,很快地游到了星娃身边,捞起了即将下沉的星娃,可河水流速也很快,大堂哥带着星娃很难游回到浮桥处。

  大堂哥正在两难间,腾腾腾的发动机轰鸣声传来,原来是一条采砂船正逆水往上游走,浮桥上的人大声呼救,船上的人也看到了水中的两人,纷纷出手施以援救。星娃被大堂哥和采砂船救了,回到了岸上,和队伍一起回到了河南家中。回到家的大人,在星娃家的院子,和赶回家的星娃的父母宽慰到:“这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经历了两次溺水之后,星娃终于在小心翼翼中,学会了游泳,并且憋气时间超级的长,一个猛子能游出20米——这是否得益于两次被水淹的经历,也许有吧。

  时光悠悠而过,星娃的奇遇也罢,糗事也罢,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也是星娃少时一份独特的经历吧。这里有时代的烙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一个小猴子一样的少年,一场不同寻常的成长之路。


  (https://www.lw00.net/2609/2609434/1111109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