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农家女的科举日常在线阅读 > 第154章 县试最后一场终场酒

第154章 县试最后一场终场酒


第二日,诸葛云疏和诸葛云初两人再次走进了考棚。

  这是县试第三场考试,也叫二覆。

  经过上一场的初覆,县试考场的考生越来越少,诸葛云疏放眼望去,考场几乎少了一小半的考生。

  这都要得益于上一场的五经题和试帖诗,就这两道题,难倒了接近一半的考生。

  有了前两场的经验,对于接下来的二覆、三覆、四覆,诸葛云疏更加的得心应手。

  二覆的试题除了四书一题、赋一题和诗一题外,还附带了帖经和墨义。

  这一场的难度可以和头场试题相媲美。

  但是,由于题量过大,这一场考试,诸葛云疏比前两场晚了一个时辰才交卷。

  这一次,诸葛云疏的成绩还是第一名。

  至于第二的位置,已经从诸葛云初变成了王怡。

  诸葛云疏发现,她的这位云初堂姐好像只有面对难题时才能保住第二的宝座。

  这不,县试第四场考试,三覆,其中的考题又是难出了新高度。

  在这一场中,第一道考题还是四书题,第二道考题则变成了诗一题。

  这两题的难度倒是和第三场难度相当。

  可是等到最后一道考题发放时,整个考棚的考生都目瞪口呆起来。

  只因第三题考题为论一题,题目为【李与程治军繁简论】。

  李,为李广,此人大多数考生估计都知道,这位可是在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横空出世前,西汉抵抗匈奴名声最大的将领。

  可是这程,是哪位大将?

  考生们一阵头疼。

  也不怪他们头疼,只因不成文的规定,县试考题范围基本在四书五经之内。

  像这种《资治通鉴》里的内容,大多在府试、院试时才可能涉及到。

  但是,你也不能说吴县令出这道题就超纲了。

  毕竟,县试也没有明文规定不能出四书五经之外的考题,更何况,这两位可是汉景帝时期最有名的将军。

  但是,因为两人的治军方式及性格原因,民间百姓大多只识李广而不闻程不识。

  就算在茶楼听书,程不识将军的事迹也都是作为李广将军的对照组。

  而此时,张皓一拿到这道考题,先是一愣,后又满脸喜色。

  不为别的,只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去茶楼听书。

  就这么凑巧下,距离他最近一次的听书内容就是——李广将军传,而为了衬托李广得底层军士的心,说书先生时不时就把治军严谨没有人情味的程不识拎出来对比一番。

  不得不说,科举考试对于某些考生来说,还是有一点玄学在身上的。

  而诸葛云初这边,看到这道题时,可不像其他考生那样愁眉苦脸的。

  此时的她,嘴角微微上扬。

  题难好啊!

  这样才能拉开与其他考生之间的差距。

  与诸葛云初同样想法的人还有诸葛云疏。

  只见她分别在草稿纸上写下‘李广’、‘程不识’两位将军的名字。

  李与程出自《资治通鉴》汉朝史料编年中汉武帝元光元年(丁未,公元前134年)中的一篇。

  原句为:‘广与程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

  大概的意思为李广和程不识都以边境郡守的身份指挥军队,当时很有名气。

  而本次考题‘李与程治军繁简论’,就是让考生分别对两人的治军之道进行论述。

  诸葛云疏再次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

  【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这两句是紧接着‘广与程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的下面两句。

  大概意思为【李广治军没有固定的编制和阵势,常常选择水草茂盛的地方驻扎下来,军中军士更是随意,夜间也不派设巡更士兵敲打着刁斗巡逻,就连军中指挥部的文书也都是简单便宜;但是就算这样......军营也未曾遭到袭击。

  程不识则整肃军事编制,讲究队列和布阵安营,夜间常敲刁斗巡逻,就连军中官员处理军队文书也会一直忙到天亮,军队的所有士兵都不得随意休息......然而就算这样也没有遇到过危险。】

  这两句也正好是李广与程不识的治军之道,一个自由随和宽容,一个传统纪律严谨。

  正好代表了两种治军管理的典型,各有所长的同时也各有所短。

  诸葛云疏又根据《史记·七十列传·李将军列传》中关于李广与程不识的相关评述,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二者何不兼容......

  等在草稿纸上写好之后,她又仔细润色一二。

  最后,检查无误后,诸葛云疏这才把草稿纸上的内容誊抄到答题卷上。

  第三道考题总用时两个半时辰。

  诸葛云疏也是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才交的卷。

  这一次,诸葛云疏并没有被提前放出考棚。

  只因这一天,县令和一众副考官会招待他们这些考生。

  说是招待,其实就是简单的为每个考生准备一碗面或四到六个馒头。

  说实话,味道实在是不怎么样。

  特别是那糊成一团的冷面条,诸葛云疏都是捏着鼻子硬吃下去的。

  这一场考试,发案日同样是在考完试的两日后。

  而这一场,放榜处只贴了一个团案。

  团案上面的座位号比之平时要稀疏很多。

  也就是说,只有不足五十名考生可以继续接下来考试。

  而这一次,诸葛云疏的座位号同样位于团案内圈正中央的位置。

  诸葛云初则因为考题难度增加,重新抢回了第二的宝座。

  王怡和张皓两人,则都进了团案内圈,一个第四,一个第九。

  这次第三的宝座,则被秦霜玉夺了去。

  其他看热闹的围观群众,看着几场考试稳如泰山的第一名,在看看后面竞争激烈的第二第三第四名,不知为何,突然有些想笑。

  然而,诸葛云疏却没有功夫关注这些,现在的她正在准备县试的最后一场考试。

  这一场考试,也叫做四覆或终覆。

  考题为四书一题和默写《圣谕广训》。

  这一场考试相对较为宽松些,一般四书一题只要答的中规中矩皆可通过。而《圣谕广训》只要默写不出错,基本不会改变前四场的成绩。

  所以,这场终覆所有的考生都很放松。

  诸葛云疏大概扫视了下中堂大厅,这次大厅内共有三排桌椅,每排有十名考生,也就是说,第四场考试,接近淘汰了一半人。

  诸葛云疏很快做完了两道考题,这一次并没有让她等太久,剩余的二十九名考生也都在一盏茶的时间内全部交卷。

  这时,一名差役将他们三十名考生带到了一个较大的院落。

  只见院子里放了五张圆桌且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饭菜。

  这就是县试最后一场的终场酒。

  终场酒八人一桌,每个桌子上有八道菜。

  这时,一名差役站在县令坐的那个圆桌旁,开始点名。

  “诸葛云疏、诸葛云初、王怡、秦霜玉.....钱文星。”

  听到这里,秦霜玉的眼神很快黯淡下来,然而没过一会儿的功夫就恢复了正常。

  她们七人根据点名顺序,先后把酒钱放在县令这张桌子旁的小筐内,并依次坐下。

  而其他没有点到名字的考生,则一脸羡慕的看着。

  试问,哪一个考生不想让县令大人另眼相待。

  然而,这些他们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

  毕竟,谁不知道和县令坐在一起的七名考生,不出意外就是这场县试的前七名了。

  没过多久,等所有考生都落座后,县令这才站起来象征性的讲了一些勉励的话,这场宴席才正式开始。

  诸葛云疏看着桌子上的八道菜,四荤四素,然后再想想自己交出去的一两银子的酒钱,不知为何,总觉得他们这些考生被坑了。

  也不怪她这么想,就见那荤菜,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大菜,基本上都是半荤半素的,且里面的肉片也是少的可怜。

  诸葛云疏跟着吴县令后面,意思意思的夹了一筷子菜尝了尝,只能说清汤寡水的,一点油腥都没有。

  可能是饭菜太难吃了,也可能是县令和众副考官急着回去批改答卷,只见他们只是象征性的吃了几口便离开了席面。

  总之,这一顿饭大家吃的很是拘谨。

  特别是诸葛云疏这一桌子,基本都被吴县令一一‘关照’过了。

  特么的,谁能想到吴县令不是考校她们学问,而是只顾着‘拉家常’呢。

  ......什么多大了、家住哪里、兄弟姐妹几何、家里是做什么营生的......

  啊,喂!

  县令大人,你还记得自己是一县父母官吗?

  ......


  (https://www.lw00.net/2552/2552850/1111094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