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 第279章 李圣祖的抉择(求追订月票)

第279章 李圣祖的抉择(求追订月票)


内阁原本有七人,由于户部尚书范文程称病告假,所以才形成了如今三对三的局面。

        虽然这七人全是李献忠一手提拔起来的。

        但是阎鸣泰、冯铨同钱谦益三人原本就是前明的高官;李三顺同茅元仪则是李献忠的生死兄弟,宋应星也是被李献忠一手提拔的。

        所以这两帮人的立场才会有所不同。

        李献忠对他们这些开国元老不错,新朝已经九年多了,内阁没有出现过大的变动。

        让他们执政长达九年之久,这在历朝历代是极为罕见的。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他们这些开国元老年纪大了,正常情况下是活不过李献忠的。

        只有李三顺仅比李献忠大两岁,其他人的年纪都比李献忠要大上不少。

        李献忠不必担心自己死后,这些开国重臣会继续把持朝政。

        自然也就不必像朱元璋那样急着对功臣痛下杀手。

        只有李定国同郑芝龙的年纪比李献忠略小,不过他们二人并不在朝廷的中枢。

        这就是开国皇帝年轻的优势,这些元老重臣早晚都会死在自己的前面,又何必急于清除他们,落得一个坏名声。

        正常发展下去,如今的局面至少还能维持个十年。

        可偏偏李献忠开始提前放权,早早的就让太子监国,又让二皇子独当一面开疆拓土。

        这就使得他们这些朝廷重臣不得不考虑皇位继承的问题了。

        其实像李圣祖这样的皇太子,一出生就明确了储君的地位,被当做皇帝来培养。

        其自身的性格,能力以及威望都很优秀,又监国多年,可以说储位是稳如泰山的。

        但偏偏华夏皇室优秀的人不止他一个。

        除了五皇子年纪尚小,现在看不出资质如何,其他的三位皇子也都十分优秀的。

        尤其是二皇子李世祖,优秀的有些过份了。

        加上他也是嫡皇子,以及陛下对他的偏爱,才造成了如今“二龙相争”的局面。

        有时同一拨继承人中出现多个特别优秀的人才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三皇子是金融鬼才,四皇子是发明天才。

        也幸亏他二人不是嫡皇子,也对皇位没有想法,不然这储君之位恐怕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阎鸣泰等人急着向皇太子表忠心的原因还有一个,他们的年纪大李三顺等人很多,恐怕干不了多少年就得退下来。

        他们想在拥立皇太子这件事上,再立新功,让自己的爵位更上一层楼,以便于皇太子殿下登基后能够照拂自己的子孙。

        尤其是像冯铨同钱谦益如今还没有得到爵位。

        阎鸣泰虽然贵为韩国公,但他今年都已经快要七十了,这个内阁首辅恐怕也做不了几年了,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儿孙考虑。

        阎鸣泰说道:“范文程这只老狐狸,这个时候告假,是想明哲保身啊!”

        “如今内阁之中三票对三票,他的这一票至关重要,由不得他继续装病!”

        于是阎鸣泰便亲自到范文程府上探望。

        范文程知道这回他是避不开了,看来阎首辅还是决心参与华夏储位之争。

        这可是犯了大忌讳啊!

        范文程在辽东之时便是李献忠的“钱袋子”,同首辅阎鸣泰也是老相识了。

        几句寒暄之后,阎鸣泰便直接说道:“如今陛下失踪已有半年之久,二皇子控制下的地盘越来越大了,如果不加以限制恐生祸端,本阁提议暂停欧洲的物资以及兵源补充。”

        “这样一来也可以减轻户部的负担,范尚书想必也是支持本阁的吧?”

        之前范文程的确是向李圣祖提出过削减对欧洲的支援规模。

        这是因为户部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辽东到京师的铁路刚刚开通,京师到南京以及从淮安到西安的两条铁路又上马了。

        再加上朝廷刚刚占领了澳洲,需要大量的移民,以及准备远征夏威夷的部队。

        这方方面面到处都是大把的银元。

        不过好在如今最大的吞金项目苏伊士运河已经开通了,虽然修建苏伊士运河大多是靠着民间的资金,但是户部也有2成的干股。

        要不是京师同南京的两个股票交易所上市,以及陛下搞出的那个福利彩票,使得户部每年增加了2000万两银元的收入,太仓的库银都要见底了。

        当然了,如今最赚钱的还是陛下发明的卷烟以及火柴。

        西南地区种植的大量上好烟叶,被朝廷的卷烟厂加工成轻便的卷烟。

        这种卷烟很快就流行了起来,已经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未来可期。

        范文程说道:“阎阁老应该很清楚,我之前提出限制供应是因为户部的资金不足,并不是为了遏制二皇子殿下。”

        “恕我直言,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二皇子有反叛之心,您这样做似乎有离间皇家骨肉亲情之嫌!”

        “而且陛下也只是暂时失踪,万一因此破坏了征服欧洲的大计,怕是日后陛下会震怒,还请阎阁老三思而后行啊!”

        阎鸣泰原本是来说服范文程的,如今反倒被他说了一顿自然是不爽。

        他义正辞严的说道:“为人臣者自然是要为朝廷的大局着想,防患于未然;若是等到二皇子真的起兵夺位,你我岂不是成了华夏的千古罪人?”

        阎鸣泰看来,虽然他这么做有讨好太子,为儿孙铺路的打算,但也是为了华夏的大局着想。

        即便是将来见到了陛下,他也是问心无愧的。

        见说服不了范文程,他也就知趣的离开了。

        刚回到文渊阁,就见到冯铨带着田尔耕急急忙忙的走了过来。

        这件事情原本田尔耕是不想参与的,因为情报司只听华夏皇室的号令,根本就不用理会内阁。

        不过他同冯铨乃是生死之交,冯铨的面子他不得不给。

        田尔耕说道:“有陛下的行踪了,九月初十有商人曾经在巴格达看到过疑似陛下同几位娘娘的身影。”

        听到田尔耕的话,阎鸣泰随即说道:“十月初一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仪式,看来陛下必然是要去参加运河的通航典礼了。”

        陛下居然去找二皇子了,这个消息让几人顿时感觉不妙。

        冯铨小声问道:“这个消息皇太子殿下知道了吗?”田尔耕点头说道:“此时情报司已经将这个消息告知殿下了。”

        阎鸣泰说道:“既然殿下已然知晓,此时我们就不必进宫了,一切都看他自己的抉择了。”

        “相信明日早朝殿下定有旨意下达。”

        <div  class="contentadv">        李圣祖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也变得有些不淡定了。

        他们兄弟几人将来的命运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父皇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自己是皇太子将来要继承华夏帝国的皇位。

        二弟会做一个带兵的王爷替自己开疆拓土。

        三弟会接管东琉球公司同辽东银行成为一个掌控帝国商业的巨商。

        四弟会安心搞他的发明创造,为华夏的科研贡献力量。

        五弟一出生就注定会成为倭国的天皇,替自己安抚倭国。

        父皇明明是将兄弟四人都变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可自己为何会觉得不安心?归根结底还是父皇同母后对二弟的偏爱,是自己的嫉妒心作祟。

        二弟一出生就被掉包换到了辽东,不在母后的身边,再加上他又是母后的幼子,母后自然是格外疼爱。

        二弟从小就在父皇身边长大,不像自己一直在京师作为人质,直到几年后才调包回到了父皇身边。

        尽管父皇从来不会在外人面前展现出他更疼爱哪一个皇子,但是他能感觉的到父皇心里最疼爱的其实是二弟。

        二弟呆在父皇身边的时间最久,一身本领更是父皇亲自传授的。

        如果自己不是嫡长子,恐怕这个储君之位轮不到自己。

        但父皇毕竟是父皇,即便心中最疼爱二弟,还是毫不犹豫的立了自己为储君,并不遗余力的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

        就这点来说要比前明万历皇帝强上太多了。

        其实父皇一直都不知道,自己也在研习各种兵书,分析父皇打过的每一场仗。

        就是等待一个展现自己军事才能的机会,但父皇总是让自己监国,留守京师。

        其实挺羡慕二弟的,可以自由驰骋天下,不像自己几乎就没有机会离开京师。

        也难怪李圣祖忧虑,历朝历代凡是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太子能够顺利继位的是凤毛麟角,一共也没有几个,继位后能得善终的更是一个没有。

        秦没有立太子,长子扶苏被逼自尽。

        汉之太子刘盈虽然登基了,但整日生活在吕后的影响下,最终24岁英年早逝。

        晋之太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

        隋之太子杨勇被废,最后被杨广所杀。

        唐之太子李建成死于宣武门之变。

        北宋压根就没有立太子,“烛影斧声”后宋太宗继位,太祖的几个儿子先后莫名死去。

        南宋赵构没有子嗣也就没有立太子,宋孝宗是过继的。

        元朝的太子真金也是早早病逝。

        大明开国太子朱标可谓是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同样英年早逝。

        自己这位华夏太子会同他们的下场一样吗?父皇如今也不过才40出头,以他的身体状况再当三十年的皇帝是没有问题的。

        也就意味着自己还要再当三十年的太子,想到这里李圣祖不禁摇了摇头!

        这时茅元仪说道:“皇太子可还在为今日朝堂之议烦恼?”

        茅元仪可是自己的老师,李圣祖还是毕恭毕敬的喊了一声:“茅太傅,本宫正为此事担忧。”

        其实茅元仪早就看出这是李献忠在考验他们哥俩,但是这件事他不能说穿,只能让李圣祖自己悟出来。

        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好学生,他还是可以点拨一下的。

        他说道:“陛下乃是开天辟地之君,今日我华夏疆土之广阔,即便是蒙元也有所不及。”

        “随着铁路这些新科技的出现,即便是幅员几万里将来也能实际掌控的,殿下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啊!”

        “如今陛下不在,殿下只需做好自己的监国即可。”

        茅元仪虽然说的很委婉,但是李圣祖知道,他是在说自己僭越了。

        即便是自己是皇太子,华夏的监国储君,也断然没有理由去改变父皇定下的国策。

        如果父皇想给二弟封国,直接下一道圣旨就是了。

        即便是父皇将二弟封为储君,自己也只能接受,何况以父皇的脾气秉性,若是想做早就直接做了,完全没有必要搞微服出巡这套把戏。

        他又恭敬的对着茅元仪施了一礼,说道:“感谢太傅指点,李圣祖受教了!”

        茅元仪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就离开了。

        第二天的朝会上李圣祖责令户部、兵部立刻恢复对欧洲的物资补充,以及兵员输送。

        并责令吏部抽调大批的基层官员去欧洲。

        皇弟那边打下了这么多疆土,定然缺乏治理的官员。

        此时众人看到皇太子决心已下,也就不敢吭声了,如果继续进言则有离间皇家的嫌疑。

        但是阎鸣泰仍然想再做一次尝试。

        他说道:“当年安禄山造反之前,无论是朝廷同民间都盛传其有意谋反,唯独玄宗皇帝不信,结果酿成了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还请殿下不可忽视啊!”

        “即便是二皇子本人没有这个意思,我们也要防患于未然啊!”

        李圣祖看了一眼头发花白的阎鸣泰,说道:“3天后就是阎阁老的七十大寿了吧,本宫将亲自到韩国公府为阎阁老祝寿,还请百官同往!”

        阎鸣泰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殿下记错了吧,老臣是上个月生日,而且今年才68啊!”

        李圣祖笑着说道:“看来阎阁老真是老糊涂了,竟然连自己的生日都记错了,诸位大臣说是不是啊?”

        李圣祖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阎阁老已经老糊涂了,还是自己主动辞去首辅之位吧。

        很明显他只是碍于韩国公阎鸣泰劳苦功高,给他留了面子。

        此时李三顺高声说道:“恭贺阎阁老七十大寿,真是可喜可贺啊,到时候李某一定到场,咱们不醉不归。”

        李三顺说完后,众大臣纷纷向阎鸣泰表示祝贺。

        阎鸣泰则是精神有些恍惚,回府后便主动递交了辞呈!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https://www.lw00.net/1397/1397152/11454994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w00.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lw00.net